來看書|館藏新書推介《查某官个代誌:耄耋女性的人生》
【大時代下的她們、他們、與我們。現在,是過去的未來;現在,是未來的過去。】
▍介紹
▍以下摘錄整理自本書序
本書約28萬多字,共收入8篇訪問紀錄,其中涵蓋夫妻2人、兄妹2人。我之所以將夫、兄等男性的訪談放入書中,主要是各自的說法有雷同、有差異,可以有互補效果,使口訪的層次由個人史進入家族史,從而讓訪談內容更豐富。
為之取名「查某官个代誌」(Cha-bó͘ koaⁿ ê tāi-chì),因為這8個人都會說臺語,故用臺語命名;「官」是敬稱,有時也寫成「觀」。至於書名的下半部「耄耋女性的人生」,則純屬中文。耄(ㄇㄠˋ)耋(ㄉㄧㄝˊ)皆是長壽之意,與貓、蝶諧音,所以這兩種動物常出現在吉祥畫中,當做禮物送人,做為長壽的象徵。…
——我的古稀婦女口述歷史 許雪姬
▍以下摘錄整理自本書內文
蘇哲夫先生訪問記錄
P72-73.
我們經歷的時代,有好也有苦,是下一代人無法瞭解的。有時回想,受日本人統治時期,日本人多麼兇,小孩子在吵鬧,只要一說「日本人來了」或「警察來了」,會嚇得連哭都不哭,馬上安靜下來。…
1943年我去海南島,此前從未想到日本會戰敗,因為日本一直打勝戰,大家都不認為有這種可能,我更是不知道1941年發生過珍珠港事件。本來以為去海外一、兩年就回到臺灣,自然不會想著一去不回的情況;結果有幸歸來,已經1946年了。
黃瓊枝女士訪問記錄
P97.
在我結束小學五年級的前夕,發生二二八事件,那時候我們住在仁愛路,看到許多兵仔坐上大卡車,一輛又一輛從我們家門口經過,下車就拿槍對民眾掃射,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搞得人人都很緊張。爸爸、媽媽則交代我們千萬不要出門,太危險了,而我們家是日式宿舍,就把榻榻米挖起來要我們躲在下面,媽媽也隨時隨地顧著。學校更因而停課,兩、三個月以後才復學。…
P99-100.
建中校長陳文彬跟我爸爸也是好朋友,我的哥哥們又都讀建中,是他的學生,因此二二八期間他曾偷偷躲在我們家。這等於來了一位「家教」,大家就交換條件,我們端飯給他吃,他替我們寫作文。…陳校長還唱過共產黨的歌,什麼「起來、起來、起來」,「前進、前進、前進」,我不懂意思,只是覺得好玩就跟著唱,哼哼唱唱幾次就會了。有一次爸爸聽到我在唱,差一點沒昏過去,要我別再唱,傳出去可是會被槍斃的,我還在想說有那麼嚴重嗎?
黃士嘉先生訪問記錄
P161.
我在日本時代度過幼稚園、小學,以及中學一年多的生活,這段歲月大多在臺南求學。…由於我進入的都是專為日本學子設立的學校,因此光是幼稚園入學就得經過口試,確認會不會講日語,幼稚園園長還親自來看口試。…
…而日本時代,臺灣整體的教育特色就是要人「絕對服從」,被打也不能反抗,日本人、臺灣人都一樣,沒有差別。…
P165.
…這兩間學校以及臺北第三中學校主要是給日本子弟讀的,臺灣人很少,惟獨臺北第二中學校才是給臺灣子弟讀的,日本人較少。講起來很不公平,臺灣囡仔人數差不多是日本囡仔的10倍,只有一間中學,日本人卻佔了3間。
P167.
當年學生也根本無法讀書,每天都要幫忙軍事工程,比如修復飛機場、跑道或架設高射砲,冬天、下雨都不例外。…在工作現場,用鐵鍬挖石頭,徒手搬運石頭,非常克難地將飛機場鋪平;但弄好沒多久,美國飛機就來轟炸,大家還得去修復。在戰時做這些事情,可說是冒著生命危險。
顏胡秀英女士訪問記錄
P243.
還在公學校期間,我參拜神社的記憶比較少,但升上中學就會去神社。而且正值戰爭,我們要勞軍,幫阿兵哥洗衣服,或者幫農家種田,以及揹著背包行軍。也沒有修學旅行,都在躲空襲。直到某一天(指1945年3月1日臺南大空襲),二高女的教室被炸彈炸毀,…
其實,根本整個臺南市都被炸到。像我先生顏英津年紀比我大一歲,但跟我同年級,讀的是臺南第二中學校,他回憶起那時候所見情況,簡直慘不忍睹。現場相當可怕、殘忍,有的小孩更被炸掉頭殼,經過多年還是覺得很驚惶。…
王愛惠女士訪問記錄
P458.
倒有一點沒有忘記,嫁給我先生沒多久,不知是調查局或什麼單位,會來到家裡,把槍放在桌上跟我們講話,問:「你好嗎?」…理由是結婚前嘉興也受到白色恐怖波及,逃避了兩年,所以我們早期老被監視著。白色恐怖(1949-1991)在二二八事件以後發生,稍微亂講話都不可以,還必須寫自白書、報告,否則就恐嚇要把你的家人、父母抓去關,故不得不配合。…
P464.
我們被監視的日子,算起來滿久的。後來政府管制比較鬆了,剛開放民眾出國觀光(1979)沒多久,有一次我和四妹、嘉興3個人便計畫去日本遊玩,…結果,一切手續都辦得差不多,第二天要出發了,才臨時通知我先生不可以出國之類的。…再隔一天,他打一通電話找我們,才說已通過批准。這正是我們第一次出國的經驗,更顯示結婚多年,監視還是存在,…
—
▍書籍資訊
《查某官个代誌:耄耋女性的人生》許雪姬訪問;林建廷,吳美慧,丘慧君,徐紹綱紀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4.12
—
▍館藏同質書單推介
《百年回眸:臺北第三高女校友口述訪問紀錄》曾文亮訪問;吳美慧、李思儀、林志晟記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3.08
《田庄人的故事(三)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口述歷史專輯》顧雅文主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21.12
《圓滿人生:臺北第一高女陳瑳瑳女士訪問紀錄》許雪姬訪問;吳美慧記錄;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21.11
《田庄人的故事(二)臺灣農村社會文化調查計畫口述歷史專輯》黃仁姿主編;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20.12
《盈豐行:20個孩子的大家族,煤炭雜貨之家》王淑娟策劃;盈豐行- -王家雜貨店,2009.06
《馬關條約一百年:台灣命運的回顧與展望》劉永昌策劃;雲超誠編輯;自由時報,1996.07
《台灣:戰後50年:土地.人民.歲月》中國時報編輯部作;時報文化,1995.10
—
|資料室藏書目錄查詢連結|
|加入會員申請表單 |
https://goo.gl/forms/f2upH170HeW9t7tk1
—
#東台灣研究會資料室
#館藏新書推介
#東台會來看書系列
#歡迎成為東台會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