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記事 | 8/29土坂「種籽落地」藝術駐地創作成果發表會

#東台灣研究會協力計畫【交會地方・藝駐共創─媒合藝術家駐地創研計畫】

8/29土坂「種籽落地」藝術駐地創作成果發表會側記

「交會地方,在落地的過程,在落淚時那股真誠的力量。」

在前日的駐創成果發表會上,兩位藝術創作者和照顧協助他們的在地族人彼此分享這段駐地過程時落淚。或許落淚的原因很多,背後的複雜遠不是外人所能想像的,可是仍會牽動你的心,那股真誠的力量會感染,體恤著我們都在於努力落地的過程之中如何被接納與肯認,又如何能以自己所能照見彼此。

然而,有了土壤會包容,有了陽光有了水會滋潤成長。種籽、家屋、日常印記、動物身影閃現的風、口傳與書寫,成了觀看藏身在土坂這些藝術作品時,所透露的集體文化深意,或許也是駐地藝術創作者昱蓁和沛倫在這段時間學習接收到的重要訊息。

聆聽現地導覽, 「太陽升起・金光閃閃」、「刻劃土坂的形狀」這兩件作品展現出了開放性創作與詮釋空間,包括了在地金工創作者阿布的合作,也有來自參與工作坊的居民孩子們的生活記憶與創作美感。而阿布的「家・融合」作品,也嘗試了與沛倫合作所創作的手抄紙燈飾。

有些所謂的「共創」可能只是形式上的組合,但這幾件作品的元素卻彷彿扣合著彼此在含蓄地思考「家」這件事,特別是,現場在地的朋友對作品也擁有各自的詮釋,呈顯在這裡對於生活和家的想像。這是這裡的人可以隨著各自生活在此的厚度去想像去詮釋的作品,就像昱蓁傳達的,自己並不帶具體的主張,僅是架構了那些在乎的元素的抽象形貌,讓觀看的人能有各自的詮釋。

在土坂的藝術駐地,是少數在地動能相對積極的地方,雖然這個積極性仍在一群土坂友善店家串連引動的階段,也正試圖讓更多部落的人理解的階段。進駐的昱蓁和沛倫能有這樣一群人的承接與照顧是幸運的。特別是,這群人沒有因為眾多藝術創作者投件選擇相對資深的創作者,反而是選擇認知比較契合的臺藝大研究生合作。他們沒有因此主導創作者配合創作,而是交由創作者主導。此外,也沒有完全將作品規劃擺設在自己店家,反而是將其中兩件作品不嫌麻煩的與部落溝通,設置於部落的公共空間。從作品和佈置的一切,可以感受到兩個主體的存在,是在短短時間的醞釀中彼此尊重相互給予出來的,相信當中也不乏許多溝通的努力。「太陽升起・金光閃閃」和「刻劃土坂的形狀」這兩件作品,有著屬於這裡的強烈特質,也有著創作者藝術視野的構思。

「藝術究竟可以為地方帶來什麼?」對藝術遙遠的距離感或者功能性的想像恐怕是更多人普遍的認知。

然而當耀眼的陽光映照在太陽升起(家屋家名)這件作品下發出光彩時,合作店家土坂金樹的亞璇熱情地分享著,看這件作品會投射自己家的經驗,透過我們的解釋和教育,孩子可以因為這些作品很直觀地認識自己的家,也可以有自己對作品美感的想像。話語中,彷彿找到一種解釋,藝術有它的意義性,像是作為轉化思想與情感的一種直觀呈現,又或是可以說的故事,傳達對孩子的文化教育、存在情感的羈絆。

支持藝駐計畫的土坂友善店家社群,不僅承接外地創作者們的落地,似乎也在遵習部落傳統和嘗試對外開創新局之間面臨如何同步落地的過程。如何讓更多部落的人了解他們在努力的事,藝駐計畫可能是其中一個小小的開始,駐地的真誠相待,思念的人會回來,而善的機緣會像漣漪,一點一滴擴散。


了解更多 | 交會地方。藝駐共創網站交會地方。藝駐共創臉書粉絲頁


#種籽落地 土坂駐地創作展

時間|08.29-09.30

地點|土坂部落

觀展|可自由前來觀看作品,進入部落注意音量及禮節

藝術家導覽預約|09.01-09.04上午09:00&下午3:00,歡迎私訊粉專土坂金樹預約免費作品導覽

非常感謝土坂部落所有人

土坂駐創合作團隊 | 友善店家- 土坂金樹故火工作tbm__2017

深山野熊號sapari(撒巴里)文化工藝室不懂生活 Putung StyleA-BU StudioTalem

藝術創作者 | 李沛淪、陳昱蓁、周聖賢

臺東美術館Taitung Art Museum

東台灣研究會

十件室

文・圖/林慧珍

合照/ 十件室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