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記:多物種敘事體的看見】走讀農事現場
|東台灣研究會30週年系列活動|七月份新書走讀活動回顧
|日期時間|2024.07.13 太陽時間
|地點|台坂部落
|書目|東台灣叢刊20《樹豆知道:排灣族vuvu農地的混亂與共生》
|領路人|作者-林岑 x 田野報導人-Muakai(游秀雪)
—
/樹豆,都知道。
延續《樹豆知道:排灣族vuvu農地的混亂與共生》新書發表會,這次,從書中的文字中穿梭,來到了台坂部落。
以邊界性的樹豆作為主體,在本書作者林岑的帶領下,步履於農地間,藉由駐足、觀察、交流的方式,瀏覽田地間的作物混種狀態,討論土地網絡的組織架構、邊陲地帶的種植樣貌。重新察覺物種的生命力,在沒有規律下的混亂下,仍然彼此保持著和諧平穩的生存狀態。
由空間、人、文化共構,認知樹豆在土地邊界間獨立與互生的特性展現,而那些日常微小的發現,嘗試抓住文化、族群,及土地的密切連結,理解地方的種植邏輯,族群脈絡,才能透析到更深層的文化意義。
從邊陲轉為主體,擁有重新表述話語的權利。
也是,從物種與感官的碰撞下,尋找與文化對話的可能性。
/有些情感,來自一起吃一頓飯。
午時,一行人陸陸續續前往vuvu家中,圓桌上的鐵鍋盛裝著搖搖飯,周圍擺著幾道家常菜,以及挟染著月桃香氣的Cinavu。
在vuvu的熱情招待下,每一個人手持湯匙,圍繞著搖搖飯,一勺一勺沿著鍋邊挖飯,乘著互相共享分食的精神。
餐桌上準備了好幾種Cinavu,而Cinavu在每一家的作法、餡料、味道都不一樣。vuvu自豪的說,自己家包的最好吃,要我們多吃一點。
一頓飯,菜餚的滋味滿懷著家的味道。
短暫的一個午後,重點已不聚焦於樹豆的農業學理。
一種言語上不會輕易表述出來,但卻在親自踏入農事現場間,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化從生活與土地當中滋養而生,行走田野間的步伐皆有文化邏輯支撐於背後,勞動的身影背後更是交織於故事、土地、情感而成,更加的富有溫度。
/對他們來說,最平凡的日常就是文化最真切的呈現
—
側記人:沈芳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