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花東說話」30週年回顧論壇】關於30年的一路走來(高原期 – 轉型期)
東台灣研究會在許多人的堅持下,終於走到30年。
那我們就來好好回顧,這30年的一路走來吧。
✎ 高原期 ✎2006 – 2015
「族群、歷史、空間,發展逐漸取代歷史,成為論述東台灣新的支柱。 」
2006年後,複雜的外在環境影響下,東台會資料室使用頻率逐年下滑。同時為平衡財務,雖選擇性執行政府部門委託計畫,卻因此耗費心力無暇精進東台灣研究的推動和經營,活動頻率減少,研究驅力降低。但過程中仍有開創性的作為:重視地方回應,涉入地方的發展議題。
為了持續的營運,開始承接政府相關委託案,但同時這段時間的能量,逐漸趨緩。除了更著重在研究層面以外,對內對外因著計劃也開始有了許多的接觸,同時也開始慢慢嘗試將學術與日常接合,如何轉譯與應用也成為當時重要的課題。
直到2015年,夏黎明老師的離開……….
【重要大事記】
☛ 2006 執行各項政府部門委託計畫
☛ 2007 活動重心轉移至新世代,以地方如何回應全球化為主軸
☛ 2008 《東台灣研究》復刊,改為電子期刊形式發行
☛ 2009 出版《東台灣叢刊之九》
☛ 2010 出版《東台灣叢刊之十》
☛ 2011 明確接合學術實踐與社會實踐
☛ 2012 出版《東台灣研究》18.19
☛ 2012 2022 花東願景公民論壇
☛ 2013 傾聽‧發聲‧對話: Maljeveq/五年祭 學術研討會
☛ 2014 舉辦「東台灣研究會二十週年專號暨元老回家發表會」
☛ 2015 董事長夏黎明辭世
————————————————————————————————-
✎ 轉型期 ✎2016 – 至今
「反思地方知識體系的建構與論述主體,真正回歸在地實踐者的可能。」
轉型期的到來,承接高原期沉澱後的反思,重視地方回應,涉入發展議題。
夏黎明董事長辭世後,東台會一度經歷重新摸索的狀態,並不斷尋求因應現狀的發展定位。東台會本身作為行動主體的研究者,正在學術與社會實踐接合中嘗試扮演平台的角色。
這個時期的東台會,歷經多任的董事長,後來由慧珍擔任執行長,開始摸索著基金會如何回應當代,把握著學術的核心,持續推動東台灣的研究,同時也能在社會實踐的推進中,嘗試著更多元的路徑,轉譯、實踐、反思再重新調整,我們接觸著更多不同的議題,同時也持續的思考,下一個十年,我們將成為什麼樣子?
你,期待東台灣研究會,成為什麼樣的存在?
【重要大事記】
☛ 2016 《編織花東新想像—十四個地方創新發展的故事》出版
☛ 2016 合作出版《走過尼伯特—香蘭社區的生命故事》
☛ 2017 第六屆董事任中改選
☛ 2018 出版《東台灣叢刊之十四:林道生的音樂生命圖像》
☛ 2019 第七屆董事任中改選
☛ 2020 出版《遙想當年台灣—生活在先住民社會的一個日本人警察官的紀錄》
☛ 2021 辦理「花東條例與花東發展十年回顧」研討會
☛ 2021 《東台灣研究》期刊授權國家圖書全文開放
☛ 2021 《東台灣叢刊》部份出版品採電子書異業合作
☛ 2021 出版《食光.時光—Kasavakan飲食記憶誌》
☛ 2021 東台灣研究會資料室及資料保存轉型
☛ 2021 出版《食在・一起:Kaadaadaan電光飲食記憶誌》
☛ 2023 與中研院社會所合辦「 2023向陽花東—東臺灣地方研究主題工作坊」
☛ 2023 出版《東台灣叢刊之十九: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
☛ 2024 出版《東台灣叢刊之二十:樹豆知道—排灣族vuvu農地的混亂與共生》
————————————————————————————————-
論壇時間|2024.08.17(六)08:30 – 17:30(08:00開始報到)
論壇地點|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本館-國際會議廳 / 博物館路1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