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的「日本」之過去與現在 —以糖業移民村為觀點》新書講座分享筆記
#講座主題〈為何在臺東興起日本神社的重建─從鹿野移民村的例子談起〉
針對作者野口英佑(Noguchi Eisuke)博士的研究主題分享,感謝一場難得的交流,來自東糖研究會的夥伴、鹿野區役場與社區協會營造的前輩們,以及東台灣研究會的董事和會員們、與會朋友的參與,不僅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也補充了作者田調細節內容的資訊,提供相當寶貴的建議。
政治學背景出身的野口英佑在這次分享的場次主要聚焦在鹿野神社重建之政治過程的案例研究。其研究動機在於,他認為日本社會對臺灣當代社會再利用日治時期歷史建物的看法普遍存在某種刻板印象: 臺灣人因為親日關係而欲積極保存甚至活化這些建築空間,因此他希望透過分析微觀政治過程的案例研究,來論證他的看法:臺灣的地域社會面對這些建築空間的去留與活化,實際上存在著複雜的政府民間互動關係,以及不同時期移入同一場域的人群互動、想像、角力的政治過程,不是這些刻板印象說法所能描述。他以臺東鹿野鄉龍田村(日治時期鹿野日本移民村)此具代表性的地域尺度,以及以重建「鹿野村社」(神社)此具指標性的事件為案例,透過行政機關檔案、事件報導,以及地方關鍵人物採訪內容來進行分析討論。
分享結束後,在場聽眾包括曾經經歷鹿野神社重建起頭到過程的李老師、謝老師皆給予對當時事件過程的看法回饋,也有人提問關於具宗教意涵的神社重建與隔壁漢人民間宗教崑慈堂的關係,另外也有人提到越來越多由民間或者由政府主導日本神社建築修復利用的案例趨勢,皆是值得再探究的對象等等。作者也回應到確實還需要蒐集更多案例研究,例如這趟在台灣田野調查遂進行其研究目的。
因為講座時間設定,作者主要分享的是書中針對鹿野神社重建的案例分析討論。至於作者在後段章節也提及相對由民間主導力量較強的鹿野區役場案例討論,期待下次作者有機會訪台時到龍田村進行分享了。此外,作者在會後對其書末的結論說明,提出一個有意思的點:關於閒置建築空間的空白與機緣性的介入構成(小編大意理解如此,無法太白)。總之就是期待未來中文版書籍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