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出版】《食在・一起:Kaadaadaan電光飲食記憶誌》

號外!第二部地方飲食文化記憶誌終於出版了!

《食在・一起:Kaadaadaan電光飲食記憶誌》─Maharateng ko ‘aredetay o naniloma’ay no mita 記憶味道,訴說我們來自何方。

繼第一部《食光・時光:Kasavakan飲食記憶誌》於去年11月底出版,我們幾乎是以每半年緩慢的速度,好好將2019-2020年與三個部落在地工作者合作所進行的食物文化記憶訪調,並於去年完成的資料庫,再重新系統化編排整理,書寫修潤排版。其中為了對書中食材、地名、飲食相關文物器具、動植物或祭典用語等能有相應的母語對照,為此反覆校對,直至完成前還在確認並補充一些資料,為的是期望這本書不僅除了閱讀,藉由飲食記憶深入認識一地方的文化脈絡,以及面臨的環境或社會議題,也能被應用,面對瀕臨消失在餐桌上的味道,能有機會透過食譜實現,或者成為文化教材基礎。編修同時,也不斷尋找資金來支持出版,先對還有兩個部落的書還未出版說聲抱歉,期望接下來的半年能逐一完成出版。

這本書描述台東關山電光從1960年代到當代的人地與時令互動的特性為主線,向三個地域生活範疇「溪流・漁撈」、「山上・採集」、「聚落・節慶」為主題發展,書寫在這片土地上流動的族群所展現變遷中的文化記憶。主要紀錄Kaadaadaan電光長輩的飲食料理記憶、生命故事與環境,有阿美族、有客家人,還有其實不算長輩的廣西媳婦帶著思念的味道融入地方。在族群混居的電光很有趣,從飲食料理中可以看到生命故事的交會在飲食的融合與分別中呈現。就在這本書出版的前幾天,很難過一位長輩離開了,她帶來一道原本電光不存在的料理,但這料理說著1970年代北上打工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了那個年代的事。記憶味道,說著我們從哪邊來,從哪邊去。

最後,這是一本和電光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出版的書,很感謝頭目張萬生協助族語翻譯與審訂,很不好意思一直讓頭目睡不著覺;也很感謝長輩們為了那個「魚」的中文和族語的辨認,忍不住再去抓魚回來確認,確認不了的我們只好忍痛捨棄不放到書中。而最最最要感謝的是寶媽,是最重要的轉譯者、訪問紀錄者,懂得這裡的文化脈絡語境,總是要用大家聽得明白的話「翻譯」,才不會落入中文直譯的問題。而許多的訪問紀錄若無經歷一番書寫比對整理將難成冊,感謝我們團隊的訪調紀錄書寫者土豆和阿紀一直走到最後。而這本書的視覺靈魂,來自願意細究地方脈絡的好夥伴詠婷,每道料理與食材以插畫呈現,也將早期部落的溪流與山上的食材環境與傳統地名繪製了跨頁的地圖插畫,整體封面與版面都來自她的設計。最後的最後,本書能夠付梓出版,要感謝北藝大藝術資源暨教育推廣中心的主任王寶萱的協同合作與支持。

.

著作|

《食在・一起:Kaadaadaan電光飲食記憶誌》

林慧珍、潘寶瑩、涂裕苓、吳紀昀著

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臺東縣關山鎮電光社區發展協會出版;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社會實踐中心協同合作

2022年6月初版,192頁

#歡迎購書,連同《食光・時光:Kasavakan飲食記憶誌》一起收藏。

#訂購表單連結:https://forms.gle/tRJ2oftoWdX94MTt5

#再現原味記憶練習式─讓食物重回我們的生活主體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