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書|一月好文〈東台灣邊界:歷史、社會建構與地理想像〉
本周來介紹夏黎明老師〈東台灣邊界:歷史、社會建構與地理想像〉一文。本文探討臺灣東部的研究,如何界定其邊界或空間範圍,以及界定邊界的方式所具有的社會意義。.
介紹|
早在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已針對東台灣進行系統調查,當時也有具地域意識的「東台灣研究會」,不過這些調查皆建立在殖民統治及開發東台灣的需求上,明顯有別於當前以臺灣意識為底蘊的區域及地方研究。本文指出,東台灣邊界是經由歷史經驗,國家區域治理的政治作用,以及地理想像三者所建構而成。
作者藉由Dorren Massey的觀點,她將地方視為一組組的社會網絡,每個地方社會網絡必然向外連結,無法單獨成立。Massey不為任何地方劃出邊界,因為那即暗示一個地方的封閉性,並不符合真實狀況,也無法掌握其地方特質。據此作者指出,東台灣的特殊性,在於來自其與外部脆弱而有限的連結方式。
作者進一步指出,若「東台灣性」的論述建構,是地域自身重要的主體再現,雖無法也不必明確界定東台灣的空間邊界,但依舊需要相對應的領域範圍。這個邊界不只是空間的,同時也是社會和文化的,更重要的,這個邊界也具有濃厚的政治意涵,並意味著邊界即各種力量競逐的場域,具有不確定及變動性。正由於邊界是多重和多義的,東台灣邊界的意涵會隨不同論述脈絡而有所不同,因此探討東台灣的邊界必須與其他議題同步討論,才有新的突破。
摘要|
本文試圖討論,將東台灣視為一個客體時,如何界定其邊界或空間範圍,以及,這些界定邊界的不同方式,可能意含的社會脈絡與社會意義為何。基本上,東台灣的存在,不是先驗的,有其一定的歷史脈絡,更可視為當代的社會建構。同時,邊界是一個強調差異的指涉,劃定東台灣的邊界,其實在同步呈現東台灣與他者的差異性。本文逐一討論界定東台灣邊界的相關議題,並認為是經由歷史經驗,國家區域治理的政治作用,以及地理想像三者所建構而成。最後,本文指出,東台灣實為一組社會關係/網絡,在一個地理空間上的著床,本身即為一動態過程,其邊界是漸變的,權宜的,以及多義的。
夏黎明,2011,〈東台灣邊界:歷史、社會建構與地理想像〉,《東台灣研究》16:3-26。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alDetailedMesh…….
延伸閱讀|
李玉芬,1996,〈日治時代的東台灣研究會與其叢書:兼述一個在台日人的地方團體〉,《東台灣研究》創刊號:9-27。
#東台灣研究會資料室
#東台會來看書系列
#東台會館藏好文
#歡迎來館閱覽或加入東台會會員借閱